关于府镇录事司城市户口规模,《金史·百官志》注释:“凡府镇两千户以上则依此置,以下则止设录事一员,不及百户者并省”。府镇指府镇治所城市,“依此”就是依府镇治所城市录事司置录事一员,判官一员,司吏六名。“以下”指不满两千户的府镇治所城市,只置录事一员,而不置判官,司吏亦相应减少。“不及百户者并省”指不满百户的府镇城市,录事、判官及司吏均不置,即不设录事司。“不及百户”当系不及千户之误。金代西京路桓州,置节镇使,并置录事司。明昌四年(1193),罢录事司,遂置倚郭县清塞;至明昌七年改置刺史,原因显然是不满千户。总之,金代录事司城市户口规模应以两千户以上为主,有的可达万户。
录事司城市,作为金朝诸府节镇行政区划的治所,是府镇区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对于金朝国家属于中等城市,又是府镇行政区域的中心城市,在金代中期已拥有66个。
(三)防刺州司候司城市
据《金史·地理志》,除前述诸京、上述诸府节镇之外,还有防御州22个,刺史州73个。但因金章宗泰和之后,“尽升军为州,或升刺州为防御州”的沿革变化,先后共建置防刺州112个,皆设司候司,称为司候司城市。其分布如下。(参见表5)
表五 金代诸防刺州司候司城市分布
| 路别 | 防御州司候司城市 | 刺史州司侯司城市 | 合计 | 
| 上京 | 肇州 | 信州 | 2 | 
| 咸平 | 
 | 韩州 | 1 | 
| 东京 | 
 | 澄州、沈州、贵德州、来远洲 | 4 | 
| 北京 | 
 | 利州、建州、庆州 | 3 | 
| 西京 | 
 | 弘州、净州、昌州、宣德州、武州、宁边州、东胜州 | 7 | 
| 中都 | 
 | 通州、蓟州、易州、涿州、顺州、滦州、霸州、安州、遂州、安肃州 | 10 | 
| 南京 | 寿州、毫州、陈州、蔡州、郑州、颍州、宿州、泗州 | 睢州、单州、唐州、裕州、嵩州、汝州、钧州、息州、曹州 | 17 | 
| 河北东 | 清州 | 蠡州、莫州、献州、深州、景州 | 6 | 
| 河北西 | 洺州、濬州 | 威州、沃州、磁州、祁州 | 6 | 
| 山东东 | 沂州、棣州 | 潍州、滨州、海州、莒州、淄州、登州、宁海 | 9 | 
| 山东西 | 博州、德州 | 济州、邳州、滕州、泰安州 | 9 | 
| 大名府 | 
 | 恩州、濮州、开州、滑州 | 4 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