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电子纸突破75Hz刷新率,逼近LCD屏显示效果
Modos研发电子纸显示套件,刷新率达75Hz,挑战液晶屏流畅度。
电子纸显示屏因其接近纸张的阅读体验和极低的功耗而备受青睐,但长期以来,它们在日常计算应用中却常被嫌弃——刷新速度太慢。
如今,一个仅有两名成员的创业团队Modos,试图打破这种固有印象。他们推出了一款开发套件,可以将电子纸的刷新率提升至前所未有的75Hz,为这种介质开启了新的可能性。
这套名为Modos Paper Monitor和Dev Kit的设备正在Crowd Supply上进行众筹。它结合了标准电子纸面板和基于开源FPGA的显示控制器,不仅提供了包括显示屏、驱动器和硬件适配器的完整套件,还为爱好者和开发者提供了实验不同电子纸屏幕的入口。
联合创始人Alexander Soto笑言:“我们没有什么秘方,只有‘开源酱料’。你甚至不必用我们附带的屏幕,换个面板也能实现75Hz。”
多数电子纸面板的刷新率只有10Hz甚至更低,部分屏幕甚至需要整整一秒钟才能完成刷新。相比之下,现代视频普遍以30或60帧每秒的速度播放,远远超出电子纸的承载能力,因此电子纸在流畅度上始终落后于起点就有60Hz的液晶屏。
Modos却在一块13英寸、1600×1200分辨率的电子纸屏幕上实现了75Hz刷新率(另有一款6英寸、1448×1072分辨率版本)。更高的刷新率意味着更低的延迟,让电子纸也能用于对响应速度要求较高的场景,比如电脑显示器或平板屏幕。
Soto回忆道:“很多人一听到电子纸就会想到‘卡顿、闪屏’,我们的挑战就是在各种会议和展会上展示,让他们亲眼看到——电子纸也可以很快。”
然而,Modos真正的突破,并不止于这个刷新率。关键在于他们自研的开源显示控制器Caster。不同于传统依靠单一状态机控制整块屏幕的方法,Caster能在像素级别上进行局部管理。这种基于AMD Spartan-6 FPGA的控制器,再配合名为Glider Mega Adapter的硬件,就能支持从4.3英寸到13英寸的多种电子纸显示器,甚至可以重新利用旧款Kindle上的屏幕。
此外,Modos还开发了基于C语言的应用编程接口(API)。开发者可以灵活选择驱动模式,例如以低延迟的黑白模式渲染文字,用灰度模式加载地图,再以高保真灰度播放视频,而且能在同一块屏幕上同时实现。所有代码和电路图都已开源并发布在Github上。
这场众筹活动预计将在9月18日结束,计划2026年1月发货,尽管像所有众筹项目一样,交付时间并不完全保证。
从最初的电子纸笔记本梦想,到如今的开发套件,Modos走了几年弯路。2022年,他们曾宣布要打造一款“电子纸笔记本”,但很快遇到现实壁垒——笔记本普遍采用16:9或16:10的长宽比,而电子纸屏幕大多是4:3,要么定制机身,要么定制面板,成本高得难以承受。
即便到今天,电子纸的生产仍主要面向电子阅读器和广告牌,这意味着尺寸并不适合电脑。但Modos找到的折中方案,是采用最近推出的13英寸电子纸屏幕,它们的分辨率与笔记本常见的LCD和OLED相近。
因此,虽然电子纸笔记本的愿景暂时搁浅,但这一开发套件延续了最初的目标。凭借高刷新率、开源控制器和灵活API,它让更多人得以构建属于自己的电子纸计算机,甚至更多超越想象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