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网络热点

怎么可能,英国竟然会缺水?

常驻编辑 网络热点 2025-09-14

气候危机与浪费并行,英国或将在数十年内迎来史无前例的缺水挑战。QB9拜客生活常识网

2022年的干旱,让伦敦一度差点断水。蓄水库水位骤降,地下水源被不断抽走,水务公司和政府只能祈求天降甘霖。QB9拜客生活常识网

当时,紧急预案已经写好:禁止企业用水、酒店泳池排空、池塘放任干涸、办公室停清洁。如果干旱再延续一年,英国人或许真要拧开水龙头却无水可流。QB9拜客生活常识网

如今,那场危机只是序幕。就在本周二,英国政府正式宣布全国进入“重大缺水状态”。这意味着,如果干旱持续,全境都有可能缺水。目前,全国已经禁止居民使用花园水管,未来数月可能会有更多限制。英国生态与水文研究中心警告,河流水量已跌至异常低位,水库与地下水的储量同样在急速下滑。QB9拜客生活常识网

干旱通常持续两年。第一年少雨,水源开始枯竭;第二年若降雨依旧不足,危机才真正爆发。农田无法灌溉,家庭与企业也会遭遇大规模限水。眼下,水库水位创下十年来最低,河流细瘦得像一根根裂开的青筋,整个英格兰正翘首以盼一场救命的雨。QB9拜客生活常识网

预测显示,到2055年,若不立即采取措施,英格兰公共供水每天将短缺50亿升,约相当于现有供水量的三分之一。这不仅会威胁生活,还可能造成高达85亿英镑的经济损失。QB9拜客生活常识网

可英国不是素来多雨?这个以雨伞为国民符号的“雨国”,怎么会走到今天?QB9拜客生活常识网

答案要从地质与历史说起。南部的白垩岩层柔软多孔,能过滤并储存雨水,形成世界上最洁净的地下水。几百年来,当地居民都依靠这些含水层,而如今,水务公司更是把它们作为主要饮用水源。北部的地质则较为坚硬,储水能力差,但降雨量通常更大,因此依靠水库和河流供水。按理说,英国的河网密布,湖区每年降雨量可达2000毫米,而东南部则只有700毫米。正是这份不均衡,逐渐演变成隐患。QB9拜客生活常识网

自17世纪起,供水系统逐渐兴起。伦敦因人口激增而频频爆发公共卫生危机,1858年“恶臭之夏”更迫使工程师Joseph Bazalgette彻底重建下水道,拯救了无数性命。但人们渐渐习惯了水龙头随开随有,也养成了挥霍的习惯。今天的英国人平均每天用水150升,比法国、德国、西班牙都高。更荒唐的是,英格兰和威尔士每年因漏水损失1万亿升水,相当于所有处理过的自来水的五分之一。QB9拜客生活常识网

而基础设施早已落后。伦敦许多下水道仍是19世纪的设计,新水库更是30年来未曾兴建。如今,水库平均仅有67.7%蓄水量。气候学者Wilson Chan直言:要缓解危机,需要连续数月的超常降雨。QB9拜客生活常识网

有人认为,1989年的水务私有化是根源。批评者指责水务公司把利润分红而非用于投资,导致管网老化、蓄水不足。再加上监管机制偏重低水价而非长远建设,使问题雪上加霜。QB9拜客生活常识网

水务大臣Emma Hardy警告:“未来十年,缺水将愈演愈烈。公司必须执行干旱应对方案,否则将追责。”但企业担心限水会引发用户不满,往往能拖就拖,结果是过度抽取自然水源,而这些储水层需要数百年才能恢复。英国环境署数据显示,目前英格兰27%的地下水体抽取量已不可持续。QB9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不仅是管理问题,更是气候危机的直接体现。降雨模式正迅速改变。前首席科学顾问David King直言:“干旱已不是警告,而是现实,它正在撕裂我们的水、粮食与自然系统。”他呼吁彻底改变价值观,把保护水循环与生态作为核心投资,把危机转化为复苏的契机。QB9拜客生活常识网

放眼世界,欧洲几乎一半国土陷入干旱,南欧农业受创,非洲更有九千万人因极端干旱而面临饥荒。英国虽非孤例,却同样脆弱。政府规划到2050年前修建9座水库,并鼓励节水,但专家担忧这为时已晚。QB9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牛津郡Abingdon的新水库选址甚至与政府的数据中心新区重叠,引发民众担心水源将优先用于冷却服务器,而非居民。环保人士建议,新建住宅应强制安装雨水回收系统,花园灌溉用水应来自储水桶而非自来水。节约用水甚至可以从小处做起——少洗一分钟澡,就能节省大量清水。政府智库也建议全国普及智能水表,让奢侈用水的家庭支付更高水费。QB9拜客生活常识网

农业方面,农场主可自建小型水库以减少灌溉压力,自然界也能提供解方:重引水獭筑坝、恢复湿地、让河流回归蜿蜒,以增加土壤保水与净化能力。Rivers Trust首席执行官Mark Lloyd强调,必须从自然系统中寻找长期答案,而非依赖饮用水去冲厕所、浇花园。QB9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一切听来或许令人心惊,却早已在别国成为常态。英国若想避免彻底干渴,只能尽快学会节制,珍惜每一滴水。QB9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