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有一到两颗星链卫星落回地球
每天约有一到两颗Starlink卫星坠入大气层,化作夜空的焰火。它们的残骸或许正悄悄改变地球大气,而这场人造“流星雨”,才刚刚开始。
夜空中那条缓慢划过的光带,也许并非流星,而是一颗正在坠落的卫星。如今,平均每天有一到两颗Starlink(星链)卫星重返地球,带着尾焰与碎片,在高空中燃尽。哈佛大学退休天体物理学家Jonathan McDowell长期追踪人造卫星运行,他在“Jonathan’s Space Report”网站上记录了这些“上天与坠落”的数据——据他的最新估计,这种景象未来会越来越常见。
目前,地球上空正有超过8000颗Starlink卫星,它们由SpaceX发射并运营,数量仍在持续增长。而其他国家与公司也在加入这场“太空竞赛”,不断向近地轨道部署卫星。低轨卫星的寿命通常只有5到7年,McDowell预测,不久后每天将有多达5颗卫星坠毁回地球。
他说:“当所有卫星星座计划完成后,低轨卫星将达到3万颗,中国系统还会在更高轨道部署约2万颗。如果这些卫星每5年更换一次,就意味着每天约有5次重返地球的事件。”
他同时担忧——若太空碎片密度持续上升,人类可能触发“凯斯勒效应”:一次碰撞产生更多碎片,继而引发连锁撞击,让近地轨道变成危险的“碎片带”。
如何分辨流星与坠落卫星?
在社交媒体上,许多摄影师分享了天际火光的照片,惊呼:“那到底是什么?”
McDowell给出了简单的判断方法:速度。真正的流星来自太阳轨道,飞行极快,只在几秒内闪过。而坠落的卫星则像一架高空的飞机——速度虽快,但高度更高,因此看起来移动缓慢,能持续可见一两分钟。
太阳风暴:让卫星寿命骤减的隐形之手
SpaceX的卫星并非仅因“到期”而坠落。太阳活动的变化,也会让它们提前出局。太阳风暴会加热地球高层大气,使空气膨胀,形成更强的大气阻力。低轨卫星因此被“拖慢”,轨道逐渐下降,直至重返大气层。
2022年初,一场猛烈的太阳风暴让刚发射不久的40颗Starlink卫星“全军覆没”,在进入轨道后不久便相继坠毁。虽然有时操作员能通过升轨调整挽救部分卫星,但更多时候,它们只能被迫坠落,化作一瞬的流光。
除了太阳活动,技术故障也可能让卫星提前陨落。2024年7月12日,一枚Falcon 9火箭在第二级发生故障,导致20颗Starlink卫星进入错误轨道。除了两颗,其余卫星在发射当天就坠毁,最后一颗也在8天后陨落。
那些“坠落的星”正在何处燃烧?
虽然最近频繁有卫星坠落引发关注,但大多数人其实并未目睹。毕竟,地球表面七成被海洋覆盖,许多卫星都在无人的海域上空解体。
一些被记录下来的坠落事件包括:
* 2025年9月21日:德州的夜空中,一颗坠落卫星引起公众轰动。
* 2025年9月22日:另一颗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上空焚毁。
* 2025年9月25日:加州湾区夜空被一颗Starlink卫星点亮。
这些焰光虽美,却在提醒人类——我们正在向天空倾倒金属。
坠毁后的“金属尘埃”,正在改变地球大气
2023年,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令人不安的事实:在地球平流层中,科学家发现了大量含有奇异金属的微粒。这些粒子被认为来自卫星与火箭助推器在重返大气层时被高温汽化的残骸。
研究人员检测到其中含有铌、铪等稀有元素,还有铜、锂和铝的浓度远超太空尘埃的自然水平。这些金属多用于航天器的耐热合金,指向太空产业的活动源头。
这些微小粒子可能反射或吸收阳光,也可能成为破坏臭氧层的化学反应表面。科学家警告,它们或许正以我们尚未理解的方式,改变地球的大气平衡。相关研究仍在继续。
结语
每天,一到两颗Starlink卫星坠回地球,化作夜空的碎光。人类仰望它们时,也许该想想——当我们把成千上万颗卫星送入太空时,我们是否也在为地球的未来,埋下新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