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电动车的残值危机
电动车在全球二手市场价值暴跌,车主与车队经营者蒙受巨大损失。电池寿命不确定、维修成本高,让绿色转型陷入困局。但新数据与“电池即服务”模式,或许能止住这场价值崩塌。
电动车的二手价格,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坍塌。无论是个人车主还是共享车队经营者,都在这一波残值暴跌中遭受重创。
危机的导火索出现在印度。今年四月,印度首个纯电出行平台BluSmart在财务造假丑闻中倒闭。原本价值逾1.2万美元的电动车,如今在市场上仅能卖出约3000美元。数千辆车的集中抛售,迅速压垮了二手电动车市场。
类似的惨况也在美国上演。2023款Tesla Model Y如今贬值了42%,而同年购入的Ford F-150仅跌价20%。更早期的电动车型号贬值更快——那些曾代表未来的产品,反而成了二手市场上最不受欢迎的“旧梦”。
问题的核心在于:没人真正知道一辆二手电动车到底值多少钱。它的价值被高度绑定在一个不可预测的部分——电池上。
来自西雅图初创公司Recurrent的研究主管Andrew Garberson指出:“燃油车经过百年市场积累,行驶里程、保养周期、发动机寿命这些数据早已形成共识。但电动车的价值,几乎全压在电池上,而电池的老化规律仍是未知数。”
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三年车龄的电动车价值缩水一半以上,而燃油车仅损失39%。韩国庆熙大学教授Boucar Diouf的研究显示,美国电动车三到五年间可能贬值高达60%,传统车辆的跌幅则不到一半。
这对那些押注“绿色转型”的车队企业而言,是场生死考验。
美国租车巨头Hertz在2021年斥资购买10万辆Tesla,原以为能借此实现环保转型。结果到2024年,公司亏损高达29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归咎于电动车残值暴跌。根据EV媒体InsideEVs的报道,到2024年底,Hertz每辆车平均每月亏损530美元——原因包括高昂的购车成本、保险费用以及冗长的维修等待期。
Hertz不得不甩卖3万辆电动车——许多原价超过4万美元的Tesla,如今官网售价不到2万美元。截至10月初,一辆Model Y标价2.7万美元,而全新车型售价仍高达4.5万美元,即便Tesla刚推出了售价略低的新版本。
Carvai.ai的CEO Jack Carlson指出:“对车队来说,残值风险是致命的。他们精确计算每一分钱的总拥有成本,还要面对数千辆车的再销售压力。”
讽刺的是,Tesla反而算是“最保值”的品牌。波兰autoDNA公司CEO Mariusz Sawula分析,中国品牌如BYD、Nio和XPeng在二手市场的表现更差。“高端品牌总比大众品牌更能保值。但对于全新的中国品牌而言,没人知道五年后的Omoda值多少钱。”
区域差异同样明显。汽车分析师Justin Fischer指出,像中国、挪威、哥斯达黎加等对电动车友好的市场,因消费者接受度高,二手价格相对坚挺。而在北美,漫长的公路、极端气候和充电难题让二手电动车显得格外尴尬。
汽车评论员Karl Brauer解释道:“电动车适合城市中短途行驶,在极冷或极热环境下表现不佳。即便是续航更长的新款电动车,充电所需时间仍远高于燃油车。”
相比之下,欧洲紧凑的城市结构和较短的通勤距离,让二手电动车市场更稳定。与此同时,政府的补贴政策与密集的快充网络也增强了消费者信心。加拿大EVNet公司销售副总裁Johnny T. Beckett指出:“在这些市场,需求更旺盛、供应更有保障,二手价自然更稳。”
印度的BluSmart事件则成了警示。Uber曾考虑收购其5000辆旧车,但最终放弃。本土竞争对手Evara Cabs也因电池和保修问题避而远之。几乎一夜之间,那些曾在新德里与班加罗尔街头穿梭的电动车,成了无人问津的“废铁”。
Artha Venture Fund执行董事Anirudh Damani指出:“普通家庭车每年行驶里程有限,而印度车队车辆的年行驶里程是它的三四倍。这意味着贬值更快。”他一语中的:“对个人而言,残值只是麻烦;对车队而言,却是生死问题。车辆是金融资产,不是生活方式的象征。没有稳定的残值模型,即使短期盈利的车队,也可能在换车周期到来时陷入亏损。”
不过,曙光正在出现。所谓“电池即服务”(Battery-as-a-Service)模式,正成为车队救命稻草。它将电池与整车价值分离,使企业能以稳定、可预测的方式运营,不再因电池风险而动摇根基。
麦肯锡在2025年4月的报告显示,如今每五个欧洲消费者中只有一个、每十个美国人中仅一个考虑购买电动车。然而,Uber、Bolt、Lyft等出行巨头仍在押注全面电动化——哪怕车辆可能在贷款还清前就一文不值。
幸运的是,电池数据正逐渐带来信心。Recurrent的最新研究表明,电动车电池年均衰减仅1%至2%,2016年后出厂的车辆仅1%需要更换电池,而老款则高达13%。多数更换仍在保修期内。
“这些数据正在重建信任,”Garberson说,“随着信任上升,二手车的价格也会回升。”
在量化指标支持下,越来越多“认证二手电动车”项目和“电池健康报告”正在出现,帮助买家做出明智决策。技术进步的节奏也放缓了,车企开始优先考虑耐用性,而非一味追求创新速度。
EVNet联合创始人Beckett认为,2026年将是“电动车产业与市场同步回调的一年”。也许,那时的电动车,不再是一个不确定的赌注,而会成为一辆真正值得信赖的车。
